做一只苍蝇 (黑白先生)
几年前,美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:把六只蜜蜂和苍蝇装被进一个玻璃瓶中,瓶子平放,瓶底朝窗户。蜜蜂以为出口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;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,一直到力竭倒毙或饿死;而苍蝇在不到两分钟之内,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。
这个实验给我的启示,蜜蜂死于它们的固执和惯性思维,而苍蝇则存活于它们不甘待毙,敢于试错、敢于冒险的精神。几千年来,蜜蜂因它的勤劳品质而得到人们的赞扬,可是我从来不认为勤劳是什么美德,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劳作的农民,无非是混口饭吃而已。我觉得,不能带来幸福、改变命运的勤劳,至多算是一种苦逼,不思考的勤奋,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懒惰,只不过它被勤奋的外衣所掩盖。其实质是懒于动脑。所以,贫穷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习惯贫穷后不思改变的惯性思维。
平庸者之所以平庸,因为总是用以前的眼光看待所有事情,其实每个人每一天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,地球每一秒也在发生着变化。人的眼光也应该随时适应变化,所以需要打破惯性,平庸者的路之所以越走越窄是因为没有更新。至今脑子里时常会出现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的一个画面,那位坐了一辈子牢的老人,突然收到出狱的通知,特别激动,激动的并不是要出去,而是他并不想出去,最终这位老人孤独的选择了自杀...所以,人的惯性思维是很可怕的,我特别喜欢米兰•昆德拉在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里的一句话:“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”,如果不认真审视那些习以为常、业已适应的事物,就容易变得麻木,罹患“思考厌倦症”,在“适应”的满足和习惯中迷失前行的方向。
19世纪末,尼采宣称“上帝死了”,并要求“重估一切价值”。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尼采把怀疑作为理解生命意义的手段,质疑一切传统、世俗信仰。他认为,人只有在怀疑的过程中才会自省。当然,怀疑的前提必须是精神的自由,如果精神不自由,不敢质疑传统和定论,哪里有创新思维?其实一切权威的唯一功能就是竖起一个靶子,供后来者批判与超越的,也是为时代进步做着铺垫。只有愚蠢平庸的人、平庸的族群,才会把“前人”当成不可逾越的偶像供着。
最后在说说蜜蜂和苍蝇的那个实验,其实吧,蜜蜂虽然死于愚蠢,但并不可恶,可恨的是那些操纵蜜蜂的养蜂人,他们一面夸赞蜜蜂的勤劳,一面窃取它们的劳动成果,还美其名曰为人类酿造甘甜。他们喝着蜜蜂酿造的蜜,怎么会去想做蜜蜂的苦逼呢。 如果拿蜜蜂和苍蝇比做人,我更愿意做苍蝇,因为苍蝇的社会比蜜蜂社会可能更文明,它们自由、自主、相处平等,飞到哪里都是自己的家。不像蜜蜂,不但要伺候蜂王,一生围着蜂巢转,劳动果实还会被养蜂人无情剥夺,可要让蜜蜂丢掉蜂巢去学苍蝇,那就等于消灭了蜜蜂群,这可是它们骄傲的资本,没办法,蠢人就应该得到这样的命运。
![]() |
![]() |
Copyright © 2008-2013 www.sqchunqiu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权所有
邮编:476000 [豫ICP备12024955号]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许可证号:L-HEN14022 经营范围:旅游业务及互联网销售 投诉电话:0370-328967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