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遗物语
“我不是潘金莲”重要吗?重要。
但“我是李雪莲”比“我不是潘金莲”更重要。
人到了一定年龄,要学会一件事——与自己和解。
与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解,与那个自己心中的自己和解,与那个天命所归的自己和解。
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,才是真正快乐的人,
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生,才是最好的人生。
1
看完《我不是潘金莲》,
想起了一个史上最深刻的黄段子:
一架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失事。
除一个年青小伙子外,其他人全部遇难。
小伙子很幸运,被抛到了沙漠绿洲上。
那里有清洁的水和绿色的食物。
但光有吃的也不行呀,
孔子两千年前就说过:“食色,性也!”
不在忍耐中变态,就在忍耐中变坏!
一天,小伙子发现:绿洲上有骆驼在吃草!
小伙子立马兴奋地奔向骆驼。
但跑到骆驼后面一比划,不行,太高了!
小伙子便垒了一个沙堆,站到上面,正好!
刚要进去,谁知骆驼吃完这片草,往前走了几步。
这一下,小伙子又够不着了。
他又跑到骆驼后面,开始垒沙堆。
刚垒完,骆驼又往前走了。
很多很多天过去了,他一直在那垒沙堆,
但每次都是功亏一篑。
终于有一天,又一架飞机失事,
一位年轻女子被抛到绿洲之上。
小伙子跑过去抢救美女,治伤喂食。
美女十分感激:“无论让我干什么我都答应!”
小伙子瞥了一眼骆驼,激动地说:
“你去把骆驼牵住,别让它往前跑了!”
小伙子最后的要求很荒谬,
但荒谬只是表象,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荒谬。
人生天地间,都在奔跑,都在追求,
很多人在疯狂追逐的过程中麻木了,
“垒沙堆”成了惯性动作、惯性思维,
而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初衷,
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。
电影《我不是潘金莲》里,
李雪莲放弃一切生活的可能性,
用20年时间去寻一个答案时,
最后就变成了机械地“垒沙堆”,
答案看似重要,其实已不重要,
比答案更重要的成了“坚持”本身。
2
村上春树写过一篇短文《再袭面包店》:
一位刚结婚的丈夫,夜里饿醒了。
而家里任何食品都无法消除这种饥饿感。
丈夫想起多年前也曾出现过这种感觉:
当时,他和女朋友一贫如洗。
有一天饿得不行了,就去抢一家面包店。
成功了吗?并没有!
在他们下手前,店主把面包送给了他俩。
作为条件,店主要求两人陪他听一张唱片。
打劫变成了交易——听歌换面包。
饿的人吃到了面包,
喜欢音乐的人分享了所爱的音乐,
犯罪消失于无形,不是皆大欢喜吗?
并不是。
事后没多久,男主和女友因为一点小事分手了。
而打劫不成的阴影一直如魔咒般潜伏在他心里,
直到这次新婚夜里,他突然饿醒。
妻子说,“要消除心魔,只有再抢劫一次。”
这次终于成功了!
然后,一直困扰他的饥饿感神奇地消失了。
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荒诞,
但如果用“六大原生影响力”中的一个——承诺一致性来解释,就非常合情合理。
何谓承诺一致性?
就是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,
一旦作出艰难的选择,
人就很乐意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,
然后自发地寻找理由,
来说服自己把这个承诺继续下去。
之所以称为“原生影响力”,
就是因为这是扎根在骨子里的影响力,
一旦发生,就不太受大脑的控制。
如果行为无法与之前的承诺达成一致,
就会变成一个缺失埋藏心里,直到最终爆发。
《再劫面包店》的故事,
就很好地演绎了这个原理。
而《我不是潘金莲》,其实是另一个《再劫面包店》。
3
11月初播出的《四大名助》中,
有一个男人痴情于一个女人,
他已经苦苦追了她20年,
他也知道对方并不喜欢他,
但他就是不打算放弃。
真的是因为深爱到如此地步吗?
其实并不是。
是因为他在这条路上追逐了那么久,
他已经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伟大的牺牲者,
如果就这么放弃了,那之前的付出算什么,
“我不甘心,我没法给自己交代。”
读大学时,我有一同学,
喜欢玩老虎机,当然是输多赢少。
经常听他郁闷地说:今天又输了。
我说:那你不要玩了啊。
他说:那怎么行,我都输了那么多了。
结果不断地陷入恶性循环。
每次输完,他心情都糟糕透顶,
却又将希望寄予在下一次上,
“我不甘心,我必须赢回来。”
一个搞经侦的民警朋友说,
很多搞传销的人之所以出不来,
并不是被洗了脑或限制了自由,
而是不甘心和不敢出来,
因为投入了那么多钱进去,
必须要想办法把损失捞回来。
于是,就去骗别人骗亲人骗朋友。
一个传销头目说:“传销做的就是人的不甘心。”
所有的放不下,其实都是因为不甘心。
4
草原上,有一群吃草的羊。
走在前面的羊能吃到新鲜干净的草,
走在后面的羊只能吃前面的羊啃过的草。
走后面的羊很不爽,就跑到羊群最前面,
而落在后面的羊也不甘示弱,
也要抢着跑到羊群最前面,
经过几个回合后,
所有的羊都跑了起来,并且越跑越快,
前面出现悬崖也没看到,一个个跳了下去。
这个故事看似可笑,
其实正是我们人类的写照。
很多时候,我们患了一种叫做“不甘心”的病,
已经忘了吃草是目的了。
目的已转移到了奔跑上,
“我不甘心,我必须赢回来。”
“我不甘心,我已经投入了这么多。”
“我不甘心,我没法给自己一个交代。”
最后,我们跳下了“悬崖”。
5
听朋友讲过他同学迅哥的故事。
迅哥高中时是个万人迷,
一个姑娘给他写了30页情书。
迅哥本来觉得那姑娘挺好的,
但自从收到她情书后,
就觉得她浑身是缺点,不爱搭理她了。
姑娘没放弃,大一时给他折了几千颗星星,
还给他织过围巾,买了衣服寄过来。
但迅哥连去门卫室取一下的耐性都没有。
姑娘每天都会打电话来,
但迅哥都是爱理不理的,
半小时电话他可能说不上三句。
有一天,姑娘终于受不了了:
“既然你不喜欢我,干嘛答应做我男友?”
迅哥还是爱理不理,两人终于分手。
大四元旦夜,迅哥哭得稀里哗啦。
那姑娘发短信来,说跟一男孩相处两年了。
那一刻,迅哥心里像被剜了一刀。
接下来一周,他发短信狂轰乱炸,
那姑娘终于跟男友分手了。
旧情复燃总是很容易的,
大学毕业后不久,他俩就结婚了。
婚后不久,迅哥又开始嫌弃那姑娘。
一年后,两人离婚了。
姑娘对迅哥说:“其实你只是不甘心我在没有你的世界,依然过得安然无恙。”
这才是最大的悲剧:我们疯狂地追逐,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那个结果对我们多重要,而是因为我们不甘心。
6
点开微信朋友圈,
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文章:
《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》
《坚持,你终会成为想要的样子》
《坚持不是胜利,坚持到底才是胜利》。
点进去,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:
“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是主角。”
“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意义。”
“坚持不一定成功,但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。”
其实,不只是朋友圈,
从小到大,我们都在被灌输“坚持”,
家长说,教师说,朋友说,上司说。
大家都在鼓吹“凡事要坚持”,
但极少有人教育我们“要懂得放弃”。
“人生最大的遗憾,莫过于轻易的放弃。”
很多人都知道这句名言,
但不知道这句名言其实还有一句:
“人生最大的遗憾,莫过于轻易的放弃和错误的坚持。”
错误的坚持,也是人生大遗憾。
就算你战胜了那些你要战胜的东西,
你花掉的20年时间,也是永久性伤害。
并不是人生的最后一个结果才是结果,
而是你的每个行为都是结果。
以结果为导向的生活方式不是不行,只是活得太LOW了。
7
梁漱溟先生说,
人一生要处理三种关系,
人与物的关系(最低的),
人与人的关系(中级的),
人与自己的关系(最高级的)。
确实,人与自己的关系,才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走向。
所以,当我们因某个事情受到伤害,
在不甘心的同时,
一定要想想“及时止损”四个字。
然后想办法“和自己和解”,
不要让不甘心操纵了自己,
因为一个一直为不甘心买单的人,
是全天下最蠢的傻蛋。
比如一个典型的案例是,
有些人觉得跟出轨伴侣离婚是便宜了那对“狗男女”,
因而宁肯呆在冷如冰窟的家里,也不肯离开。
她们所抱持的信念是:
“凭什么他这样对我,我还要成全他?”
“你不让我好过,我也不会让你好过。”
这种行为看似选择了抗争,
本质却是用自我破坏的方式来面对生活。
其实,“对方不好过”又如何,
你争赢了所谓的道,
却失去更重要的东西——生活。
你的不甘心,不过是输了自己。
就很多选择而言,
我支持伊壁鸠鲁学说的享乐主义。
这里的享乐主义不是字面理解的“享乐”,
而是认为“快乐是生活的目的,是天生的最高的善”。
我们作出重大决定之前,
要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:
1、这是否能让自己获得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,而不是相反?
2、这是否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,而不是更坏?
若答案是否定的,
那这个选择就不是一个好选择,
放弃才是明智之举。
8
赵州禅师有句口头禅——吃茶去。
客人来访,他会问:“来过赵州吗?”
有人回答:“曾来过。”
禅师就说:“吃茶去。”
有人回答:“未来过。”
禅师还说:“吃茶去。”
别人不解:“为什么来过说吃茶去,没来过也说吃茶去?”
禅师微微一笑,答案还是“吃茶去”。
你能够用“吃茶去”破解自己的那些固执吗?
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,
很多事情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想象,
所以,人到了一定年龄,
就要学会一件事——与自己和解。
与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解。
与那个自己心中的自己和解。
与那个天命所归的自己和解。
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,才是真正快乐的人,
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生,才是最好的人生。
在人生的岁月长河里往前走,每个人都带着过去经历中的烙印,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,一件出乎意料的事,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。
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去难以忘怀的事,也可能有不被理解或接纳的经历,但却可以活出不同的人生意义。
关于人生的诠释,刚上映的《我不是潘金莲》这部圆幕电影,以特有的荒诞表现手法,上演了一个农村妇女李雪莲的人生缩影,也触发了我们面对人生或关系中不如意的省思。
不能宽恕自己,人生就是一个笑话
在《我不是潘金莲》中,故事的主角李雪莲怀上了二胎,怕丈夫秦玉河因此丢工作,于是跟丈夫合计着用假离婚骗过那个关口。谁知半年不见的丈夫有了新欢,却一口咬定假离婚是真的。恼羞成怒的李雪莲本想把丈夫杀了,后来不仅没人帮他,经人提醒觉得杀人并不解恨,才想到用告状来折磨对方,没想到最终却折磨了她自己。
第一次告状就败诉了,她突然想明白了,离婚本是两个人的事,只要找秦玉河问清楚,只要他认这个离婚是假的,她的心里就可以就此作罢。可秦玉河当着一桌人面,羞辱她“你不是李雪莲,你是潘金莲”,把李雪莲彻底激怒了。
于是,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了漫长的告状路,从镇里告到县里、市里,直到人民大会堂,不仅没有洗清冤情,却把法院庭长、院长、县长乃至市长拉下了马。这让她成了一颗众人皆知“小白菜”,每逢两会她所在的省市县就为了不让她上访,对她围追堵截。
可这样的状竟告了十年,她的心里又怎一个无奈了得!她对菩萨说:这些贪赃枉法的人都被你给惩罚了,我不是潘金莲的事还没说清楚。甚至到最后,她只能把是否继续告状的决定寄托在头牛上。可是她说不告状又还有谁能信呢?
李雪莲的十年都在为那句侮辱自己的话告状,而大多数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在告状,不断用眼前的生活去状告曾受过的不公平对待。
刘震云在原著中写道:世界上有一个人承认她是对的,她就从此偃旗息鼓,过去所受过的委屈也不再提起。可连那个懂她的牛都死了,似乎再没有谁能替她证明了。
实际上,要那些本不理解你的人为你证言何其困难,你越用力自证清白,就越有机会被不珍惜你的人抹黑。李雪莲说:原来不告状是为了自个儿,现在不告状是就成了窝囊废。她告状的最终已经不是为了输赢,而是为了怕别人笑话她不敢继续告下去。所以,当你已经在别人眼中活出一个不想要的样子时,就走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而或许每个人都无法将真相证明给别人看,真相只在每个人的心里,我们的委屈也只能证明给自己,这叫宽恕自己的功课。
当李雪莲一直希望用告状证明自己时,却忘了她最需要的却是向自己证明,她需要的那句话,应该不是秦玉河的,不是法官的,不是民众的,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证明:我知道你不是潘金莲,所以你无需再辛苦奔波。
每个想证明自己的人,都曾弄丢过自己
有时候,我们遭遇的生活困境,就像一个泥潭,越挣扎越深陷其中,越想摆脱越黔驴技穷。
秦玉河本是一个负心汉,李雪莲却想找他说清楚,最终却被那羞辱的利爪再一次抓伤自己的心。
老胡本是杀猪的,眼见可人儿不敢下手,李雪莲为了杀人泄心头之恨,却差一点就用身体做了龌龊交易。
赵大头本是个憨厚的老实人,却因李雪莲需要他帮忙逃离监视去告状,他就打起想帮他儿子转正的小算盘,跟政府官员勾搭起来糊弄她,还强行骗得了她的身。这些事传得人尽皆知,于是李雪莲真成了潘金莲。
画外音说:告状告不赢是冤,告状告成了笑话,就不是冤的事了,就成了羞;只是个冤,还能活得下去,天天蒙着羞,就让人无法活了。当我们努力想证明自己,那些措手不及的变化,就会蒙蔽自己的眼睛,在不知不觉忘了最初的坚持。
以前我很喜欢看安徽卫视的《超级演说家》这个节目,特别喜欢刘媛媛,是因为一开始没有人愿意要她,她丢下一句话:我会让你们后悔的,最终她摘得第二季的总冠军,我原以为的证明自己,都是以这样的绝地反击呈现的。
直到后来,我认识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晓婷,她的人生一直都在证明自己,从学习成绩的优异杰出,到各种比赛证书,再到工作后的敬业执着。但35岁那年,她抑郁了,她想把所有的事情做好,她一路拼命在证明自己,除了为了大家谈起她时说声优秀之外,却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。
她说最开始想证明自己,是源于奶奶小时候说过的一句话:你妈就生你一个女娃子,会有什么出息呢!她从那以后,再也没叫过一声奶奶,并暗自下定决心,一定要证明给奶奶看女孩子也会有出息。这样在每一个机会来临时,她认为自己从没有挑选的权利,所以面对任何问题,她都全力以赴迎难而上。
在她35那年,奶奶去世了,她立在奶奶的遗像面前,顿感茫然失措。奶奶的那一句话早已深入她的心底,就像一座监牢囚禁了她大半辈子,她总以为会一辈子为此证明下去,可是突然被宣布自由了,她才想起自己从不知要往哪里去。她开始质疑自己:一个跟奶奶较了半辈子劲,却从不知道自己想法的人,真算一个有出息的人吗?
李雪莲最初不过也只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,但到了最后却是:不告状,也不知道该干啥,正因为习惯了,告状本身就成了日子。
当我们很遗憾李雪莲的坎坷命运时,或许最应该思考的是:我们终其一生在做的事,不过是为了替自己的人生证言,但若因此弄丢了自己,又如何证明自己活过的人生。
真正的关系圆满,是不论好坏对方还在那里
在得知秦玉河去世的消息时,李雪莲嚎啕大哭地骂道:秦玉河,你这个畜生,我状还没告完,你怎么就死了呢!
因为假离婚被扭曲成真离婚,李雪莲被侮辱成潘金莲,李雪莲就开始因为这段心里未完结的关系耗上自己。
她丈夫说是真离婚,她就向所有人说这是假离婚;
她丈夫说她是潘金莲,她就向所有人说我不是潘金莲。
而实际上,哪怕告状赢了,我们也很难因为所有人的认同,去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内心。
刘震云写到:二十年,芝麻已经变成了西瓜,蚂蚁已经变成了大象,现在芝麻和蚂蚁突然消失了,告状的人就成了笑话。那头牛曾给她希望,但牛死了,她的问号就再没人能给出答案。
或许李雪莲二十年所坚持的,不过是想为那段不清不楚的婚姻做个了结,可她用二十年的努力为关系画上一个圆,但关系中的他已不在,关系又如何能圆?没有那个挖坑的人,小白菜也将不再是小白菜。
我的一位个案25岁,用他的话说他曾有个十恶不赦的父亲,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天天遭受打骂,他便天天诅咒了父亲去死,从他高中毕业离开家起,他和父亲再没有交集。
直到他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,他说:我没有去送他,我知道我依然恨他,内心里本不该这么难受,但我却哭肿了眼睛,整整三天不想吃喝。
原来不管曾被伤得有多深,在我们的潜意识的期许里,只要那个人还在,我们就觉得仍有机会再相逢,还可能重新被认可、被珍惜、被尊重,可是那个伤我们的人已远走,我们就只有永远地深陷于过去。
所以,或许每一个被不公平对待过的人,都应该双手合十说:那些伤害过我的人啊,请你一定保重,好让我有机会宽恕我自己!
Copyright © 2008-2013 www.sqchunqiu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权所有
邮编:476000 [豫ICP备12024955号]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许可证号:L-HEN14022 经营范围:旅游业务及互联网销售 投诉电话:0370-3289679 |